close




立即點擊


標題

耕作的諺語、俗語


問題


急需!耕作的諺語、俗語星期五就要。拜託拜託恩..........最起碼要超過50個


最佳解答


.「百般武藝,不如鋤頭落地。」 傳統社會認為不論學什麼技藝,都不比種田來得踏實。 .「豎厝(茨)著愛好厝(茨)邊,種田就愛好田邊。」 一般人都是希望住所之處,鄰居都是好的;而種田者都希望隔鄰的耕作者也都是很好相處的。 .「一粒米,百粒汗。」 一粒米要用百粒汗來換取。此句是形容種田是非常辛苦的。 .「夯筆比夯鋤頭還重」 有的人適合去種田,如果你叫他去拿筆,對他來說是比拿鋤頭還為難 勤勞耕作,有食有著。 在台灣民間數百年來沿襲流傳。例如根據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的農時諺語有:「季節掠會著,恰贏吃補藥」、「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早稻播谷雨,收成沒夠飼老鼠」、「憨到死,清明不插插谷雨」、「春田播到谷雨兜,晚田播到大暑後」、「二月清明你莫趕,三月清明你莫懶」、「驚蟄慢一慢,失落一年飯」、「麥驚清明雨,稻驚白露風」、「小暑無青稻,大暑連頭無」、「秋前插秧正當時,處暑播田無米煮」、「栽種過秋,莊稼半收」、「六月秋慢悠悠,七月秋緊彪彪」、「晚稻插秧不過秋,過秋九無收」、「小雪前秋收,大雪前冬種」、「六冬早,大雪遲,小雪種麥正合時」、「冬至前犁金,冬至後犁銀」、「立冬水雞吼,顧谷莫顧草」、「寒露,管薯收芋」等 農諺 「松心高一尺,家家請就蒔田客。」 客家人多住在山區,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尤其是水稻耕作業。農業收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客家人的發展。因此客家人從過去的生產經驗中總結出一系列的規律,流傳下來成為農諺,用於指導農業生產。農諺成為客家農業文化的一種直接表現形式,所有的客家地區都是如此。客家人重視農業,留意到了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細節。以種水稻為例,有大量的農諺說明了這一點。如「懵懵懂懂,驚蟄好浸種」,「早季鏟泥,冬季鏟秧」,「耕田唔使問,精耕多上糞」......。 「立春一日晴,早季好收成;立春一日雨,早季禾苗死」 。 從事農業就是靠天吃飯,因此客家人也就特別注意從一些自然現象中總結出一些規律進行天氣預報,甚至直接預測農業收成。如「夏至晴,禾稈曬成青,夏至雨,禾稈熰成屎」,「清明無雨三月旱」,「瞎目秋(指夜間立秋),蕃薯芋子有;光目秋(指白天立秋),米谷有」,「東焱西閃,湖洋(沼澤)曬爆坼(龜裂),南焱北閃,滿河滿壢」,「六月旱,擔竿(扁擔)斷,八月旱,會斷餐」......。客家人總結出來的農諺往往具有形象性,如「月光揩(Kai,擔)枷,大枷雨,細枷晴;日頭揩枷,大枷晴,細枷雨」,這裡把日暈、月暈說成是「揩枷」,根據暈圈的大小分為大枷、小枷,並據此進行預報天氣,體現了客家人的智慧。


其他答案


http://www.cwb.gov.tw/V5/information/astronomy/Data/special/calendar/spring.htmhttp://cuy.ylc.edu.tw/~cuy05/dpps/%B6m%A4g%BBy%A8%A5/5-04.htm這裡應該會有你要的資料很抱歉因為我回答3次的機會已經用完了希望這能幫到你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1000015KK09514

644CE8212EFF86E9
arrow
arrow

    百科全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